2023-01-05来源:漳州房探网正文:北京大兴将打造京津冀首个氢电耦合型零碳园区
北京1月4日,目前,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北区已正式进驻40余家企业,南区一期二期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2023年,大兴区将以氢能示范区南区为试点,探寻搭起以分布式新能源为基础的多能终端、多能有序园区能源服务体系,打造出京津冀首个氢电耦合型零碳园区,形成可推广、可糅合的零碳园区系统解决方案。这是记者从4日开会的北京市大兴区两会上获悉的。
打造出零碳园区示范样板间
近年来,大兴区一直锚定“双碳”目标,主动谋篇布局,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北区月投用、“氢十条2.0”政策以及《大兴区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重磅公布、京津冀首个氢能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兴成立、国氢科技和美锦氢能等行业龙头企业相继落地……过去两年大兴区氢能产业发展蓄势待发。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北区已正式进驻科威尔、稳力科技等40余家企业。南区一期二期已建成,即将投入使用,未来将为落地企业提供紧缺的厂房空间和涉氢测试服务,与已建成的北区形成功能互补,最大限度符合氢能企业落地需求。同步还在进行的南区三期规划,建设国家级燃料电池汽车检验检测中心,面向北方地区获取氢能全产业链检测证书服务,形成检测、认证一条龙服务,助力企业聚集和产业效应。
2023年,大兴区将以氢能示范区南区为试点,利用光伏发电、光热耦合、甲醇重整、氢燃料冷热电三联供等技术,探索搭起以分布式新能源为基础的多能终端、多能互补园区能源服务体系,打造京津冀首个氢电耦合型零碳园区,构成可推展、可糅合的零碳园区系统解决方案。
修筑省际氢车运输示范廊道
大兴区作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样板城市群联合城市,样板期内将牵头城市群成员重点打造出冬奥客运、雄安建材运输、滨海新区港口运输、唐山矿石钢材运输四大特色场景。并且正在制定行业引领政策,积极推广应用还包括旅游大巴、渣土车、环卫车、物流车等在内的氢燃料电池车辆。
2023年,大兴区将继续强化城市群成员合作和产业协同,在氢源确保、场景打造等方面加强同步,在车辆推广、高速路权等方面谋求突破,推动跨区域氢能示范线建设,协同天津滨海、河北太原、唐山共同建设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运输样板廊道,实现“零排放”氢能运输,为“双碳”战略创新助力。
探讨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近年来,大兴区不断完善氢能产业政策,优化企业落地发展环境,储备项目400余个。目前示范区北区落地企业涵括行业各关键零部件环节,引入行业龙头亿华通、东方氢能、海德利森等重点企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平台运营公司、中关村氢能产业联盟等服务配套基本齐备。
2023年,大兴区将坚持补链强链“双链融合”,聚焦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引聚落地优质项目,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希望企业参与揭榜挂帅、示范项目申报等工作,增进成熟期产品的推广应用;推进国电投、美锦等链主企业减缓建设生产基地,带动上下游企业尽快构建生产量效益;积极开展政策宣贯和政策还清工作,为大兴区氢能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推进大兴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探寻站内制氢项目
随着氢能车辆的很快推广,越来越多的氢化站需要订购外省市氢源来确保正常运营,但运输成本高昂,成为行业发展的排挤。
2023年,大兴区将积极探索分布式制氢、生物质制氢等多种制氢应用样板,计划在全球日加氢量最大的海珀尔加氢站开展站内天然气制氢项目,减少氢化车站对外界氢源的依赖,降低氢气标示成本。同时减缓氢化车站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和建设,协调前进油氢混合车站建设,与中石油、中石化开展合作,力争2023年投运3座油氢混合站,新建至少2座氢化车站,确保全区氢气供给。
构建多元舒适涵括各环节的氢生态
目前,大兴区集聚了链主企业、科研机构、产业联盟、运力平台等各类主体,初步建立了主体多元、多方协同的氢能产业生态框架。
2023年,大兴区将之后聚焦补强氢能涉及产业上下游,推展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落地建设,为氢能企业提供一站式检验检测服务;相结合北京市氢标委研究实施行业急需的氢能质量标准,引领建立完善氢能行业标准体系;挖掘氢能产业碳资产价值,探索推展氢能产业与碳交易的协同发展……届时,大兴区也将构成涵括企业落地生产、科研转化成、检验检测、推广应用、氢碳交易等各环节的良好氢能产业生态。
大兴区相关负责人指出,2023年,大兴区将加速迈向氢时代,全方位塑造成“大兴氢能”的样板名片,推展氢能产业成为大兴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