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 市场观察
  •  > 两会代表:建筑业亟须建立健全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体系

两会代表:建筑业亟须建立健全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体系

2023-03-22来源:漳州房探网正文:两会代表:建筑业亟须建立健全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朱惠英表示:“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在碳排放数据分析方面存在显著短板,亟须建立健全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体系。”

http://img.zhux2.com/editor1646707075411776.jpg

建筑业是支撑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的基础性行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大户,建筑领域全过程碳排放约占到我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因此,建筑行业能否构建碳达峰碳中和,对我国“双碳”目标的构建至关重要。

“构建碳排放核算体系是支撑‘双碳’目标构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副院长朱惠英表示,“当前,我国建筑领域在碳排放数据量化方面存在显著短板,亟须建立健全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体系。”

在朱惠英看来,目前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以数据为导向的建筑能耗统计制度不完善。一是能耗统计数据获取困难。目前,各地或多或少都不存在着能耗统计资料获取数据的规模和范围有限的问题,且提供渠道系统性、可持续性不强,数据统计资料多数只特别强调电耗,对燃气、供热、水资源消耗等其他基础数据的统计搜集推崇不够;业主和所有权人履行义务不充分、提供数据不准确或不获取,造成能耗数据获取和更新困难。二是实施能耗统计资料的制度动力严重不足。目前,积极开展该项工作的主体仍为政府主导,建筑业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不足;多数省市的统计资料报表填上任务最终由街道基层部门负责,由于基层工作统筹协调难度大、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缺乏经费反对等,造成统计数据质量难以确保。

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方法和建筑节能低碳建设标准体系尚不完备。标准体系是指导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低碳建设的标准化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各省市在建构适宜地方城乡建设各领域、各层级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方面缺乏统一的指导依据。此外,关于建筑节能低碳标准建设体系的研究较较少且深度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当前“双碳”目标背景下城乡建设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需求。

建筑碳排放数据共享机制尚不健全。一是在实际操作中,官方掌握的建筑能耗涉及数据极少公开发表,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资料报表数据、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数据等均未公开。二是建筑用能、用气、用水、用热等数据共享渠道尚未打通。三是碳排放核算基础数据缺乏。四是全国统一的建筑能耗与碳排放数据平台尚未建立。数据相对集中且不成体系,缺少将各类数据汇聚并进行有效地筛选等的科学手段,无法很好地支撑建筑能耗总量和“双碳”目标的分解实施。

对此,朱惠英明确提出以下明确建议:

完善建筑能耗统计资料、数据监测与计量体系。建议增强以能耗数据为导向的前进机制,进一步完善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具体各涉及部门和用能单位定期上报建筑能耗数据的具体要求,扫除目前跨部门、跨行业提供和分享数据无以的障碍,建立科学合理、有法律政策和制度确保以及资金支持的数据收集、分析及发布机制,提高业主建筑节能性能主体责任,制定统计人员培训教材和工作提示手册,发挥部门联动协同作用,有效提高建筑能耗数据统计资料、监测与计算质量。

构建城乡建设各领域各层级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建议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方法和标准体系,构建装配式建筑部件碳排放标准、建筑和市政设施等项目层面碳排放核算标准、建筑业企业和房地产行业企业等组织层面碳排放核查核算报告标准、新城区建设等区域层面碳排放核算标准、城市及省级层面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核算标准等。进一步提升各地建筑节能服务产业的水平,构建节约能源节碳量核定制度,引领地方成立节能节碳量核定机构,并对核定结果承担主体责任。

搭起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数据共享机制。建议推动能耗监测、能效测评、能耗统计资料等相关统计监测数据信息的深度融合,解决问题数据孤岛现象,构建统一的建筑能耗能效数据平台,创建碳排放数据库,并实现不同渠道数据终端共享,以及数据的对比、分析、检验等功能。多手段公布能耗信息,提升建筑能耗数据的透明度,提升可视化水平,提高数据应用于效率。


主页: 天高云淡    阅读原文


生长激素效果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 金赛药业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品牌 生长激素价格 生长激素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