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业化:灰色向绿色蜕变

2023-06-08来源:漳州房探网正文:建筑工业化:灰色向绿色蜕变

天河机场T3航站楼,将于今年10月正式启动主体结构建设。该主体结构为钢结构,采用装配式方法建设,钢结构覆盖面积总建筑面积为23.7万平方米,总用钢量约3万余吨,由中建钢构承接。

近日从省寄居建厅得知,今年内,我省将力争设立两个建筑工业化基地,推展建筑业向绿色产业迈向。

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我省建筑工业化尚处起步阶段,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明显。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技术、规模上,也反映在了解程度和扶持力度等方面。

像蒸馒头一样做砖头

传统砖瓦、混凝土构件是粗放式生产,这些建材很难说是标准化的。而采用流水线生产,可以达到“两块砖头几乎一模一样”。

位于武汉市汉南区的神州建材有限公司内,生产线全自动化,车间整洁整洁。在这里,砖头的生产方式很特别。混凝土原料经过配料、加热、焊、预养、切割成等多道工序,最后放进类似的“高压锅”中经高温高压水土保持,就变成了整齐的“砂加气砼精确砌块”。

该公司的库房和示范住房均用自家产品建造,记者看到,由于规格统一,用“砂加气砼精确砌块”施工,砌出的墙体外观齐整,需要再抹灰找平,节约了时间。而且,精确砌块具有自保温、防水防火等功能,墙体外部无需再下穿其他防护层,节省了大量材料,并满足建筑节能65%的设计拒绝。

这类新型砖块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注目。上半年统计数据显示,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已占新型墙体材料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这种新型建材在推展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主要原因是新型砌块价格比传统建材要低。”公司负责人回应。虽然新型砌块本身价格相对高,但施工方用它所节省的工期和材料,是可以抵消这部分涨价的,且工程质量可大幅提升,带给的无形效益难以估量。

像搭积木一样建房

今年6月底,由湖北弘毅建设有限公司和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主编,武汉大学、中南建筑设计院、武钢、武船等单位参编的地方标准《装配式钢-混凝土人组结构技术规程》正式启动编制。这一地方标准创建后,将为我省发展装配式建筑提供技术支持。

大量使用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柱、梁、楼板、墙板全用工厂钢架钢结构,现场拼装,无需支模,提升施工速度50%以上,且误差精确到毫米级。发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我省具有较好的基础。今年4月,住建部批准第一批15家钢结构企业积极开展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试点,湖北弘毅建设有限公司是我省唯一选入首批试点的企业,该公司目前已为“弘毅钢结构加权装配式住宅体系”顺利申得专利96项。而中建钢构也在武汉投资20亿元,建设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去年11月,该基地已经正式投产,年设计生产钢结构能力16万吨。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育科认为,目前钢结构企业的部分技术尚不成熟,在结构、板材方面还未形成适合的配套体系,企业自身还需要强化研发。

政策关键时刻扶一把

推动建筑工业化,必须政府政策的反对,在这方面,国内有些地方已经走在前茅。


今年3月,沈阳市月印发了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18项政策,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应用从保障房建设扩展到房地产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沈阳计划今年已完成装配式工程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对使用装配式技术的商品房项目在社保费、安措费、质保金及墙改为基金、散装水泥基金等方面给与政策反对,另外在商品住宅销售等环节也给予了一定反对。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去年,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实现产值1546亿元,已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预计到2017年,全市50%以上的建筑工程采用工业化方式建设,组装化率达到30%以上。“政策上的支持与激励,大大提高了建筑工业化的推进速度。”住建部副部长王宁回应,由政府主导,明确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加快产业培育,沈阳需要做,湖北同样能够做到。